佛堂鎮巡回補證9256件、大陳鎮補證3716件、廿三里街道補證4476件、上溪鎮補證5541件……為推進數字化改革,加強婚姻登記信息的規范化管理,自去年5月24日起,市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聯合各鎮街共同推進婚姻登記證補證宣傳工作,力爭在2023年年底前做到能補盡補。截至目前,全市3.3萬多對夫妻重新補辦了結婚證,60000多張笑臉就是對補證工作最好的褒獎。 廣渠道“撒網” 提高補證知曉度 去年5月24日,婚姻登記中心將首個補證巡回點設置在佛堂鎮行政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巡回辦理補證和政策宣傳服務。辦證現場6名工作人員加上鎮里6名輔助人員,分工負責審核材料、跨館查檔、免費拍照、頒發證書及政策宣傳等工作,實現了補領婚姻登記證書“一站式”服務。 當天,王先生夫妻倆一早就趕到佛堂鎮行政服務中心,王先生的妻子還專門打扮了一番,希望拍出來的照片能夠更加年輕、漂亮,并和工作人員說:“我們的結婚證遺失好多年了,以為補領結婚證要跑到城里,沒想到可以直接在鎮里辦理,方便多了!狈蚱迋z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順利辦理完補領結婚證手續。當他們拿到嶄新的結婚證時激動地對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說:“真的太謝謝你們了,為你們的上門服務點贊! 為解決早年婚姻登記歷史檔案遺失、檔案數據信息不全等問題,深化婚姻登記數字化改革,2022年初,我市發布《義烏市集中補領婚姻登記證和補辦結婚登記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按照數字賦能、整體智治、高效協同、便民利民的要求,在尊重當事人意愿的前提下,按照“能補盡補”原則,在全市開展為期兩年的集中補領婚姻登記證、補辦結婚登記工作,通過在全市各鎮街設立臨時巡回點,由婚姻登記中心、各鎮街的工作人員組成補證小組,將婚姻登記窗口搬到了百姓家門口。 為提升補證活動知名度,婚姻登記中心聯合鎮街依托宣傳欄、橫幅、海報及公眾號、浙政釘、微信群等渠道發布工作公告,全方位開展補證宣傳引導,明確服務內容、時間地點、證件材料和辦理人群類型,逐級發動,形成市、鎮街、村社三級聯動推廣機制。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局機關干部帶頭示范作用,在尊重當事人意愿的前提下,做到能補盡補,迅速提升活動知曉度。 高效率“驅動” 提升群眾滿意度 因巡回開展下鎮街補證服務工作量大,任務重,僅靠市民政部門的力量很難保證高效、便民。在這節骨眼上,各鎮街出人力、出場地,并陸續提供后勤保障,保證婚姻登記工作人員靜心辦證,解決老百姓出行難等問題。 “大家好!補證流程是先拍照、查檔、填表、領證,請大家依次辦理!痹诖箨愭偘死飿蝾^村,村兩委積極為前來補辦結婚證的群眾做好服務,整個辦證場地內秩序井然。為了方便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還開通了綠色通道,提高效率。 “張奶奶也想補證,可是她腿腳不便,這可如何是好?”收到群眾求助,大陳三村文書張學云立即來到老人家中,與志愿者合力將老人平安送到村委大樓的巡回補證點。領到“紅本本”的張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工作人員還給我開了綠色通道,服務真的很周到! 在偏遠的村莊,為了給村民提供便利,部分鎮街直接包車接送,行動不便的老人則由村兩委直接護送到補證現場,把補證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為出行不方便、年紀較大的群眾打通“最后一公里”,受到群眾的歡迎。 多維度發力 提升服務認可度 巡回補證期間,市婚姻登記中心工作人員還利用辦證群眾較多、較為集中的有利契機,在補辦、補發結婚證后,通過舉辦集體婚禮等形式,致力引導義烏廣大新婚青年踐行移風易俗,自覺抵制盲目攀比、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力推文明、簡約、適度的婚姻風俗。 小青瓦,馬頭墻,在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陳凰升塘古民居,婚姻登記中心工作人員邀請了兩對換證的老夫妻作為代表,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古民居里舉行了莊重的頒證儀式,以傳統、簡樸而又不失典雅的婚禮儀式,提倡婚俗新風;顒蝇F場,老夫妻領“新證”,進行盟誓禮、結發禮、執手禮、合巹禮,在眾人的見證下舉行了一場充滿傳統儀式感的婚禮。儀式圓滿禮成后,在邊上觀禮的蔣先生激動地說:“這樣的婚禮不僅有儀式感,還可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在赤岸鎮巡回補證期間,一對身穿喜慶大紅襖的銀發老人引來了大家的圍觀。只見爺爺奶奶穿衣打扮得體而又講究,拍照的時候,奶奶和爺爺相互幫著整理領子和帽子,相濡以沫的樣子真是羨煞旁人。 集中補領婚姻登記證活動,是我市扎實推進婚俗改革、積極探索創新形式的又一創舉,也是我市加大文明婚俗宣傳力度,深入挖掘義烏孝親文化題材,賦予新時代文明理念的再實踐。市婚姻登記中心把構建婚姻家庭文化活動、傳承優良家風家訓、深入推進婚俗改革,作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時代婚姻家庭實際需求抓實抓好,不斷豐富婚俗改革的時代內涵和時間載體,帶動社會和群眾共同參與,營造移風易俗的良好氛圍,樹文明鄉風、文明新風,共享文明婚俗文化新成果。 |
GMT+8, 2024-12-18 05:43